《海洋科学基础综合》考试大纲
一、考查目标
“海洋科学基础综合”是海洋科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,旨在考查考生的专业知识、综合分析与科研能力,选拔具备扎实学科基础和创新潜力的高层次人才。要求考生掌握海洋地质、海洋生物、海洋化学和物理海洋学等领域的核心概念、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,能够跨学科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复杂问题,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。考生需具备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、敏锐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,能准确识别问题核心、评估研究成果优劣,并提出改进建议。同时,应关注海洋科学前沿动态,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对学科发展的影响,为未来从事前沿研究奠定坚实基础。
二、考试内容与要求
2.1 地球系统与海洋地质
2.1.1 地球概观
• 地球自转效应:惯性离心力、地转偏向力(简要说明概念及实际应用)
• 地球形状与大地水准面
2.1.2 海洋空间与地形
• 海洋划分:洋与海的定义及其特征
• 海洋地形单元:海岸带、大陆边缘(大陆架、陆坡、陆隆)、大洋底(洋中脊、深海沟、海盆)
2.1.3 板块构造与海底过程
• 板块构造学说
• 海底扩张及板块运动机制
2.2 海水物理与化学性质
2.2.1 海水基本性质
• 热力学性质与盐度定义:测量方法、恒定性原理
• 密度表示方法:位势温度、位势密度(含定义与计算方法)
• 海冰的形成与物理特性
• 海水化学组成:营养盐、溶解气体、pH值
2.2.2 温盐密的时空分布
• 海面热收支:太阳辐射、蒸发、热传导及海洋内部热交换
• 水循环平衡:淡水通量与盐度分布
• 温度、盐度、密度的垂直分层及水平分布特征
2.3 大气与海洋环流系统
2.3.1 大气环流基础
• 对流层特性及行星尺度环流(哈德利环流、费雷尔环流)
• 气压带与行星风带:信风、西风带
• 天气系统:季风、热带气旋、温带气旋
2.3.2 海洋环流与波动
• 环流类型:地转流、惯性流、风海流(艾克曼漂流理论简述)
• 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及水团结构(如:湾流、西边界流)
• 海洋波动:小振幅重力波、风浪/涌浪、内波、开尔文波、罗斯贝波、海啸
• 潮汐与混合:天体引潮力、平衡潮理论、风暴潮成因;海水混合机制(含双扩散对流原理)
2.4 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
2.4.1 海气耦合机制
• 气候系统组成与外部影响因素:太阳辐射、火山活动
• ENSO(厄尔尼诺-南方涛动):定义、相位变化、气候效应及案例分析
•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(PDO)的特征及气候影响
2.4.2 全球变化影响
• 海洋酸化、海平面上升、海洋热浪的成因与后果
•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:海洋污染(塑料、油污)、资源过度开发
2.5 海洋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
2.5.1 海洋生态系统
• 生物分布的影响因素:光照、温度、营养盐等
• 初级生产力与食物网结构
2.5.2 元素循环过程
• 碳循环:生物泵、溶解度泵原理与实际应用
• 氮循环:固氮过程、硝化与反硝化作用
• 硅循环及生物壳体沉积过程
三、推荐书目
1. 《海洋科学导论》,冯士筰、李凤歧、李少菁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0
2. Essentials of Oceanography,Alan P. Trujillo, Harold V. Thurman,Pearson Education,2016